在智能屏上输入尺寸数据,轻点几下,自动化裁床便把布料裁切成生产所需的形状大小;待制作的样衣沿着导轨高速运转,根据指令精准到达指定工位……5月中旬,记者走进位于贵安新区贵阳大数据科创城的贵州美鸿服饰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:美鸿服饰)智能生产车间,自动裁床、智能吊挂等数字化技术让人目不暇接,机械臂挥舞、缝纫机嗡鸣、智能屏闪烁,一幅科技与人力协同的智能制造图景跃然眼前。

“在我们智能流水生产线上,一件衬衣,2小时就能完成,一件羽绒服,早上制作,下午就可以出成衣。”贵州美鸿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开云自豪地说。这家签约40天后迅速投产,目前承接了上海东方国际、安德玛、安踏等多个知名品牌订单的企业,在数字赋能下,预计可年产80万件成衣,还解决了周边乡镇100余人就业。

精准裁剪,生产效率大幅提升
来到美鸿服饰的智能生产线,从厂房的一楼到二楼车间,分布着从设计、打版、裁剪、缝制到成衣制成、熨烫、包装、出库等各个生产环节。其中,一套好似“空中走廊”的智能吊挂系统十分引人注目。

切割好的布料搭载在U型生产线上,一块块布料像坐上“高铁”,沿着轨道被精准分配到不同工位。工人将布料取下,完成相应工序后把布料挂回传输线上,按动控制按钮,再自动传输到下一处工位,从裁片到成品一气呵成。

据张开云介绍,这套智能吊挂系统会根据设定好的制作流程,串联起服装生产的上几十道工序。“这样一来,不仅安全性有保证,更是提高了效率。我们生产线上不需要太多人,只需确保每个生产环节有一个人,就可以完成生产量了。”张开云表示,依靠这套系统,制作衣服的整体工序全程不落地,都在轨道上进行,不仅节约了制作时间,还极大地减少了物料搬运、捆扎、传送的人力成本。“总体来说,现在满线运行的情况下,一天可以制作约1500件羽绒服、4000件衬衣,生产效率提升30%。”张开云笑着说。

此外,在裁剪工序上,记者看到,还配套有自动化裁床。“自动化裁床机可实现精度切割布料,提升布料利用率的同时,也彻底告别传统人工裁剪的误差与浪费。过去人工裁剪费时费力,现在一台自动裁床相当于人工裁床的3倍以上!”张开云说。
智能充绒,克重精准“一屏”掌握
跟随张开云的脚步,记者来到一楼的智能充绒房。只见自动充绒机正有序运转,机械臂精准抓取羽绒原料,伴随着轻微的嗡鸣声,蓬松均匀的羽绒通过管道注入衣片夹层,整个过程仅需十几秒,而一旁的显示屏上清晰显示着各类数据:设备状况、充绒量、工艺标准等生产管理信息一目了然。

张开云指着充绒机上的数据解释道,相较于传统人工充绒,智能设备展现出显著优势。人工充绒依赖工人经验,易受环境温湿度影响,羽绒易结块、分布不均,且粉尘较大,工人需佩戴口罩长时间作业,产量较低。而自动充绒机依托数字技术,不仅实现羽绒分层均匀填充,还能根据款式自动调整充绒克重,确保每件产品达到相应的工艺标准。“我们1台自动充绒机,搭载4个充头,一个充头相当于5个人以上的工作量。不仅充绒精准,还可以有效降低粉尘排放。”张开云说。

政策支持,快速投产
据悉,贵州美鸿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现代化全智能服装制造企业,由来自服装产业强省的资深企业家团队和实力投资人共同创立,集设计、研发、生产、销售于一体,拥有完善的生产体系、品控体系和高效的运营管理,专注为全球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时尚服装,目前,已跻身成为安德玛、安踏等国际知名品牌的供应链。

得益于贵阳大数据科创城(以下简称大科城)的“招落一体化”服务,公司于2024年12月签约,2025年2月8日开工,签约40天后迅速投产。
落户新区后,美鸿服饰也坚守起“就业惠民”的社会责任,待公司7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建成,优先吸纳了周边居民就业,为周边乡镇创造直接就业岗位约300余个,覆盖缝纫工、质检员、技术员、管理岗等多层次职位,为当地群众搭建起稳定增收的阶梯。

“现在企业现有员工100余人,为满足生产需求,目前,还需要持续招聘职工200余人。我们非常欢迎贵阳贵安广大中高职院校的服装、设计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来公司发展。新区气候很好,各类资源丰富,来的人才都有发展机会的。”在采访之余,张开云感叹目前公司专业人才比较紧缺,并向今年的毕业生们发出加入美鸿服饰的邀请。

据了解,针对企业用工需求,5月8日,大科城也积极联动清镇职教城前往美鸿服饰商讨企业招工问题。“我们想着可依托清镇职教城的人才资源,积极解决企业招工用工难的问题,下一步拟从学院招聘、定制培训、机构委培三方面,拓宽渠道,招引更多的专业人才,助力公司发展。”张开云说。

目前,美鸿服饰承接了上海东方国际、安德玛、安踏等多个知名品牌的订单。其中,为上海东方国际生产的5万件羽绒服、3万件衬衣等产品已顺利完成。按照当前的生产进度和市场需求,预计今年将实现年产量80万件的目标。张开云表示,未来,公司计划引入更多智能设备,不断优化升级配套设施,吸纳更多的本土人才加入,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,将着力打造自己的服装品牌,为贵安新区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。
记者手记
从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,随着服装产业智能化转型加速,美鸿服饰的实践印证了贵安新区“以数促实”的战略远见。在贵安新区,数据是新时代的“针线”,算力是高质量发展的“织机”,现代化的智能装备正重塑生产链条。从“凭手感”到“靠智能”,从“人海战术”到“数字管控”,技术革新不仅破解了传统制造业对熟练工人的依赖,更以标准化、精细化的生产模式,为贵安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